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3篇
  免费   38篇
  国内免费   32篇
测绘学   35篇
大气科学   34篇
地球物理   40篇
地质学   74篇
海洋学   38篇
天文学   2篇
综合类   24篇
自然地理   56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23篇
  2008年   21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25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 毫秒
101.
李玉华  冯强 《现代测绘》2007,30(1):39-42
南京市1:1万、1:5万、1:10万系列全数字土地利用现状图缩编工程在南京市是第一次,使用了南京市国土资源系统近年来最新的土地利用更新调查成果,编图的面积涵盖了整个南京市6 586 km2.该项工程的建立,为国土资源信息化管理及社会化服务建立了良好的基础平台.本文通过此项缩编工程的实施,对其设计方法及数据建库管理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02.
中国气象卫星应用需求数据库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世界各国发展气象卫星的根本目的是获取地球大气物理参数,满足卫星用户尤其是自己国家卫星用户的应用需求。气象卫星应用需求数据库,以定量指标的形式明确给出应用对卫星资料各方面的需求,通过卫星资料满足应用需求的能力评估,牵引气象卫星不断向前发展。文章回顾和评述了中国气象卫星及其应用需求研究的发展历程,探讨了建立中国气象卫星应用需求数据库的必要性。采用WMO调查方法,设计并进行了中国气象卫星的应用需求调查,揭示了现阶段中国气象卫星应用需求数据库研究的不足,对进一步的研究方向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03.
西北干旱区生态需水研究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4  
赵传燕  程国栋 《地球科学进展》2006,21(11):1101-1108
西北干旱区是水资源稀缺和生态环境相对脆弱的区域。以人类需求为中心的传统水资源开发利用及评价忽视了水资源与生态环境系统之间的关系,引发了众多的生态环境问题。日益恶化的生态环境使得生态需水量受到广泛关注,生态需水量研究由此成为干旱区生态水文学研究新的增长点。文章在综述国内外生态需水研究现状及其面临挑战的基础上,分析西北干旱区水资源转化特点,结合Falkenmark 水资源分类,突出生态需水在水分流中的地位,提出保障生态需水的策略,即:①生态环境稳定性界定;②绿水的保护与高效利用; ③虚拟水战略,旨在为平衡人类需水与自然需水提供重要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04.
Phosphate sorption and desorption experiments were conducted with four ferruginous soils (alfisols) of Eastern India, in view of the low native phosphate concentrations in tropical Indian soils. From the P-isotherm curve, standard P requirement (SPR) of the soils was determined. Phosphate sorption data were fitted to both Langmuir and Freundlich equations and mean sorption maximum values obtained for the different soil series were in the decreasing order as Matimahal > Anandapur > Mrigindih > Kashipur. The fraction of added P sorbed followed the same trend as SPR, P sorption maximum (Pmax), phosphate affinity constant (K), maximum phosphate buffering capacity (MPBC), Freundlich constant K′ and phosphate desorption values. Phosphate sorption maximum was significantly correlated with MPBC, Freundlich 1/n, SPR, clay and different forms of Fe and Al. The value of K (bonding energy) was significantly correlated with MPBC, Freundlich K′ and pyrophosphate extractable Fe and Al. The MPBC was significantly correlated with Freundlich K′, Freundlich constant 1/n, clay, oxalate and dithionite extractable, amorphous and crystalline form of Fe and Al. Freundlich K′ was significantly correlated with Freundlich 1/n, pHwater, clay, dithionite extractable and crystalline form of Fe and Al. The results suggested that the soils having higher amount of extractable and reactive Fe and Al shared higher P sorbtion capacity and such soils may need higher levels of P application  相似文献   
105.
对六十年代生产的烟熏记录地震仪进行技术改造:保留烟熏记录,保留65摆(或DD—1摆)以ARA积分放大器代替线性放大器,以线性笔头代替积分记录笔,增配电子报警器及交直流自动切换电源,组成新的地震观测仪器系统。技术改造方案在广东地震台网实施、两年来仪器运行正常、效果很好。  相似文献   
106.
水稻耗水规律及节水灌溉技术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18年的水稻耗水量试验资料,寻找水稻耗水量与光、温、水等气象要素的一般规律。在此基础上,考虑未来天气趋势和土壤性质的作用,确定水稻的灌溉量。该灌溉技术既满足水稻生理需求,又能达到节约用水,减小成本,夺取稳产高产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7.
在对遥感技术与应用进行系统分析的基础上,本义首先给出了现代遥感技术系统的总体结构框图,并描述了遥感任务实施、技术系统和基础研究方面的主要内容、工作过程以及相互关系;接着,对遥感数据获取、分析及应用技术系统的构成、特点以及发展趋势分别作了进一步的论述。最后,作者对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的结合、遥感成套应用技术发展、基础研究以及商品化等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08.
中国对虾仔虾对磷需要量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通过观察在饲料中添加磷酸二氢钾对中国对虾仔虾存活率、体长增长率及仔虾体内含磷量的影响,探索了仔虾对磷的需要量。研究表明,添加磷酸二氢钾使饲料中磷含量为1.16%~1.37%时,仔虾的体长增长率最佳。饲料中磷含量在0.71%~1.82%的范围内,对仔虾的存活率、体内的磷含量无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9.
海河流域平原河道生态环境需水量计算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该文根据海河流域缺乏系统生态数据的特点,提出一种新的生态环境需水量计算方法-高频率流量法。并将其与90%、50%和20%保证率下最枯月平均流量占多年平均流量的百分比进行对比。用该方法计算了海河流域平原河道生态环境需水量,最小需水量为32.25亿m^3,适宜需水量为48.26亿m^3,理想需水量为86.00亿m^3。  相似文献   
110.
新地震区划图潜在震源区划分的主要技术特色   总被引:13,自引:7,他引:6  
简要介绍了新地震区划图潜在震源区划分方案的形成过程,重点分析了潜在震源区三级划分、东西部地区潜在震源区划分技术途径的差异、不同级别活动块体边界带对高震级潜在震源区划分的控制作用、发震构造模型及其在潜在震源区划分中的应用等主要技术特色.共划分出29个地震带、77个地震构造区和1199个潜在震源区.与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2001)中综合方案相比,东西部地区潜在震源区的个数都有较大的增加,其中东部地区体现在震级上限6.0、6.5和7.0级的中强潜在震源区个数的明显增加,与划分工作中加强了该地区中强地震发震构造的判识研究相关;而西部地区体现在震级上限7.5和8.0级的高震级潜在震源区个数的大幅度增加,与划分工作中注重了活动块体边界带高震级潜在震源区划分,以及强调应用发震构造模型指导潜在震源区划分的技术特色相协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